3月22日,位于绍兴文理学院的浙江省清洁染整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内,一台全自动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仪正在运转着,而使用者中不少是校外企业。通过该仪器,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聚酯类纤维产品的纺丝生产工艺。“依托共享平台,从线上下单、寄送样品到取得检测报告,时间大大缩短,为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。”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
科研仪器是开展科研创新的必须条件。然而此前,不同高校、平台载体各自为阵,许多企业存在仪器资源买不起、找不到、约不上等情况,同时,仪器共享效率偏低、相关政策兑现周期漫长,产生了一系列堵点痛点。
为了让大型科研仪器“转起来”,2021年,市科技局联合越城区开发上线“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一指办”应用,围绕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购买、登记、开放共享、监测、评价、政策扶持、产业融合等环节,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全流程服务闭环。该应用涵盖五大主要子场景,其中“仪器资源一指搜”,可结合用户画像特征,智能推送设备和服务;“仪器服务一指约”,企业和个人能根据仪器运行负荷情况,预约设备,在线联系和下单;“创新券一指兑付”,依托浙江科技大脑,实现平台与创新券管理系统互通,直接使用创新券抵扣服务费用;“服务结果一指返”旨在让服务结果能即时传递,为后续用户选择仪器提供参考;“产业大仪一链管”围绕绍兴特色产业,集中展示具体产业链上下游的载体平台、特色仪器等资源。
与此同时,我市鼓励创新载体出台相应制度,通过加强工作目标考核引导、组织构建与制度建设,加大开放共享绩效奖励,切实增强科研仪器管理有效性,提升仪器共享服务质量和水平。绍兴文理学院是试点建设单位之一,实验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,目前学校对外开放共享设备达200余台,2022年有效运行机时共计近15万小时,对外开放机时达2万余小时,共享收入也逐年提高。
据了解,截至目前,全市已归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659台,仪器总价值达到7.07亿元,为相关单位及个人用户提供服务2593次。仪器供需双方变线下沟通为线上实时沟通,平均单次服务时长缩短50%,使用创新券兑付时间从原跨年缩短至15个工作日内,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积极性有了明显提升。该应用先后荣获全省数字经济系统地方特色应用、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提名奖、2022年度绍兴市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等多项荣誉。